“通过中央气象台实时监控可以看到,当下这个时节,全国范围内每小时基本要出现上千次闪电,每天的闪电总数上万次,甚至十多万次。”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田付友说。
今年入汛以来,强对流天气多、强度强。作为汛期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,雷电以其猛烈的破坏力为人们所熟知。每年4至9月,尤其到了盛夏,是雷电天气的高发季节,雷击事故时有发生,威胁着人们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的生命安全。
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,雷电活动十分频繁。据田付友介绍,雷电活动与季节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。早春之时,江南北部等地就能经常看到电闪雷鸣。随着季节变化、气温升高,雷电出现的范围越来越广,六月至八月更是高发期。
田付友解释,夏天,近地层升温快,往往“下面暖、上面冷”,大气层结极不稳定。一旦受天气系统影响,部分地区再加上地形作用,就会形成对流,而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一般都伴有雷电。在冬季,大气比较稳定,很难形成不稳定层结,很少出现强对流天气。
在山地丘陵地区,复杂的地形会触发局地强对流天气,往往伴有电闪雷鸣。此时山地丘陵范围的凸出点,如大树、孤立的小山头等,都是雷电青睐的目标。
雷电本身只是一种普通的天气现象,之所以成为灾害,是由于它在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破坏。“就雷击伤人来说,整体上是小概率事件。但是一旦发生,致灾性都比较强。”田付友说。
据统计,雷电的受害者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在户外受到袭击。在室外,雷电区域位置最高的导电物体会最先受雷击,比如在树下避雷十分危险,这已经成为常识。
雷电“惹不起”,人们可尽量选择“躲”,而且要科学地“躲”。田付友提示,当雷电发生时,应尽量不要到室外活动。如果躲避不及,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,要尽可能地远离山顶、水面或水陆交界处,更不能到孤立的树木、高塔、广告牌下躲雨;不要撑金属伞柄的雨伞在雨中行走,远离带金属部件的设施、建筑,例如铁轨、电线杆等;不能在雷雨中跑动,也不宜骑自行车,更不能骑摩托车。
在空旷的环境中,人本身就是“高体”。如果在户外遇雷雨天气,又来不及前往合适的地点躲避,应主动降低自己的身高,不要将自身置于整个环境的“制高点”,但也不能趴下或者躺下,最好选择蹲下。对于户外驾车的人们,可暂时到车里躲一躲。
虽然雷击伤人事件大部分发生在室外,但室内人员也要留心注意。田付友提醒,打雷时,要尽量减少电器的使用,可切断暂时不用的设备电源,不要靠近带金属的电器部位,更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。
安徽中普防雷: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-k8凯发